院庆动态

Activities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作者:    发布时间 : 2024-08-30      点击量:

水电学院96SD4班全体学生祝云开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40周年庆典

本文由96SD4班黄杰、王汉辉和李冬荔共同执笔

黄杰:2000年毕业于水利水电学院,并于2000-2003在云开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攻读岩土工程的研究生,师从王钊教授。于2003年赴美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获得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学位。

王汉辉:2000年毕业于水利水电学院,并于2000-2003在水电学院攻读水工结构工程的研究生,师从王均星教授。于2003毕业后在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工作至今。

李冬荔:2000年毕业于水利水电学院,毕业后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作至今。


2024年的夏天班级的微信群突然变得异常热闹起来,缘起三个同学在北京碰到一起,三杯酒下肚以后开启了图文直播,看的大家心里痒痒的。班长的的一句:大家想不想明年聚一下,到时候就是毕业25周年了,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20多年前的大学校园。我们是1996年入学的水电学院96SD4,全班32人。2000年毕业以后就各奔东西,散落在世界各地。把大家的讨论推向高潮的是我们当年的班主任曹定胜老师分享了云开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建院40周年的征文启事。它把我们的讨论从校园拉进了课堂。也许只有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才能真正意识到帮助我们成长, 陪伴我们走过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程的老师们在我们人生中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我们已经离开大学校园太久了。我们多想亲口问一声:亲爱的老师们,你们还好吗?借此土木建筑学院建院4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能借助一篇小文来表达96SD4全体同学对帮则我们成长的老师的深深的感谢,也祝福土木建筑学院再创辉煌。


水电学院和土木建筑学院虽然是两个不同学院,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同根同源,血脉相联。在经历过多次院系和专业的调整以后,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现在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理论力学和土力学等教研室,当年都隶属于水电学院。我们当年的班主任曹定胜老师当年就是水电学院材料力学教研室的。可以这样说:是土建和水电学院的老师们的共同陪我们度过了难忘的大学时光。



(96SD4 班毕业留影)

陪伴我们成长:1996年的九月初的一个晚上,大家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在寝室里面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自己对校园的最初的印象,分享自己从家乡辗转来到武汉的经历。一个瘦瘦的中年人出现在寝室门口,这时大家好奇的停止了喧闹,男人轻声的介绍自己:我是你们班的班主任,叫曹定胜。从此这个名字就和我们紧紧的连在了一起。他是我们班的很多第一次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第一支篮球队,第一次足球队,第一次交谊舞会,第一次游行……


为了“应付”学院组织的篮球比赛,曹老师帮我们组织了一支篮球队,队服当然是选的当时火出天际的芝加哥公牛的队服。老朱打中锋,体委老牛打得分后卫,还有控卫等等,一应俱全。他还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常用的打法,比如遇到的快的球队怎么打,遇到高的球队怎么打。邀请我们去看教工球队的比赛,星期六早上带我们去学校车队旁边的球场演练战术。一两个星期下来,曹老师信心满满。他可能觉得他组建了另一个公牛王朝。学院比赛开始了,曹老师除了布置战术还要帮我们组织后勤。第一场球下来,我们被六班打得稀里哗啦。当天晚上,我们班的球员自己讨论分析问题,并发誓要逆转颓势。第二场比赛小胜二班,大家异常兴奋,我们以为找到了胜利之门的钥匙。结果在剩下的比赛中又被打地稀里哗啦,惨不忍睹。但是大家并没有预想的那般失落,反而在后面的一段时间里能经常在闲聊时津津有味的回忆起比赛的精彩瞬间。曹老师带给我们的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就是:人生难免失败,但是失败了也可以依然很快乐。相信当年的篮球队员,现在在球场打球的时候也每每能回忆起当年的快乐。在经过短暂的相处之后,大家对曹老师的评价是:还行,蛮和气的,也挺关心人。于是班上有什么事情,经常会跟曹老师商量,找他帮忙。他帮忙安排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材料力学实验室勤工助学、帮助生病的同学去校外看病….. 我们班的第一次交谊舞会就是在曹老师的多方努力下在材料力学实验室的一间小教室里面进行的。 穿过分布着拉伸试验机和一些辅助设备的实验室,我们来到了一间小教室, 大约五十平米,在地下室,光线一般。谁当年又会在意这么简陋的条件呢,大家兴奋的是第一亲密接触的机会。大家的舞姿肯定是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因为事后有不止一个女生抱怨那晚脚被踩的太疼了。舞会后来没有再办 了,因为喜欢的人确实不多。但是,谁又能忘记那一晚的时光呢。曹老师后来总结道:人一辈子会有很多机会,要敢于尝试。每个人对这句话的具体指什么理解不同,反正很多男生表示以后约女孩子没有那么害羞了。一场不太成功的舞会真有可能影响了一些工科直男的一辈子,真是令人想不到。


第一个学期过去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私下里对曹老师的称呼慢慢的变成了“老曹”。大家在心里面已经把他当成我们集体里面的一员了,而且是受尊敬的一员。我们的两任班长叫“老熊”,“老朱”,支书是“大许”。名字前面冠以“老”字已经是我们班能给予的最高 称谓了。老曹这个称谓也从那时一直用到现在。我想曹老师是知道他的这个称谓的,因为有很多班级活动的时候大家有时会脱口而出。这么多年以后我们想亲口说:曹老师,你除了是我们的班主任,还是我们的兄长。这也算是我们96SD4班在二十多年后的官方确认。

(曹定胜老师和他的女儿)


传授我们知识:毕业这么多年了,我们班的32名同学都在自己的行业中勤勉尽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大家偶尔聊天的时候总是对当年老师的教诲心存感激,是他们在我们有激情但是迷茫的年纪传授给我们安生立命的知识。我们现在也到了当年老师的年纪,也才能真真切切体会到当年老师教育我们时的心境。当年教我们理论力学的汪厚礼老师是一个人人都怕的老先生,他满头银发,高亢浑厚的声音让谁也无法在课堂上打瞌睡。他对作业中画力学分析图的要求尤其严厉,不允许随手画,标注要简单清晰,稍有差错就会被要求重做。一个学期下来,虽然大家战战兢兢,尽力做到一丝不苟,但是一个学期下来班上理论力学作业没有重做的寥寥无几。现在有些同学还能说出他对作业的五大要求,可见汪老师对大家的影响有多大。现在大家都觉得,当年不仅给我们大学第一门力学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我们对工作的认证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他让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原理、虚功原理等这些晦涩的概念在我们的脑海中清晰起来。他使我们大学的第一门力学课程得以圆满完成,成了那几年理论力学唯一一个没有重修的班级。倾尽心血,给我们无私教诲的老师还有很多, 他们是土建学院材料力学的邓训和彭华老师,结构力学的曾又林老师…… 1997年的冬天的一天,快要期末考试了,气温特别低,大家裹着厚厚的棉衣迎着寒风到结构力学教研室去答疑。进了教学楼才发现停电了,虽然是大白天,楼道里也显得有些昏暗。来到结构力学教研室门口,发现曾又林老师把一张桌子摆在门口,看到我们他解释到:停电了,办公室里面太暗,门口光线好一些,大家克服一下。办公室正对着楼道口,寒风毫无遮挡的朝里面灌,不过几分钟已经让大家冻的瑟瑟发抖。同学都尽快几分钟之内把自己的问题问完,然后离开了。晚饭时间,最后一批答疑回来的同学说曾又林老师一直呆到五点多最后一个同学离开了他才走。大家想想自己的抱怨,顿时觉得有一些惭愧。


2019年,土建学院慰问87岁高龄的汪厚礼)

(生活中的曾又林老师)

让我们明事理:1997年邓训老师给了我们班一个参加后张拉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项目,全班很多男生都参与其中,从钢筋预埋管的铺设到混凝土拌合、浇筑、养护,最后是张拉。六根钢筋的预埋管,其中五个工况良好,完成了预定的张拉,最后一个钢筋卡在了预埋管中,无法达到预计的拉伸应变。经过一个星期的像建筑工人一样在水泥砂浆、骨料和钢筋中的摸爬滚打,大家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参与项目的老师紧急开会,商议对策。有人建议放弃最后一根钢筋的拉伸,把梁的整体强度进行相应的折算,有人提议强行把钢筋拉出来……, 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眼巴巴的看着,只等一声令下,干完以后过个愉快的星期六。邓训老师听了诸多意见,思量了片刻,说道:砸了,重头再来。大家只觉得像挨了当头一帮,一时语塞。谁不想快些干完,洗洗干净在周六晚上看场电影或者打一晚游戏。邓训老师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慢慢的说:补救方案是在时间或者其他的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无奈之举,只要有可能就要做到尽善尽美。试验最终在重新浇筑后得以圆满的完成。在彭华老师的夫人地带领下,材料力学教研室的夫人团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来安抚我们受伤的心灵,一顿风卷残云以后大家稍稍忘记了两个星期以来的辛苦和狼狈。彭华老师跟大家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从一个小城市来到武汉,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确立了人生的理想。大家很多年以后谈论起来仍然记忆犹新,都说那两个星期的劳动物有所值,不光是一桌饭菜,更是人生的领悟。几个到施工单位的同学几次说到,每当工程中遇到问题他们经常想到的就是:补救是无奈之举,如果可能一定做到尽善尽美。

(邓训老师在校园)

(彭华老师在认真的工作)


大学四年,一共1400多天,让我们难忘的事情还有很多,一篇小文无法道尽我们的青葱岁月。大家在微信群里面不经意谈起一件事,可能会引起几个小时的热烈讨论。大学时的点点滴滴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变成我们的专业知识、人生的道理以及对母校的深沉的感情。我们非常的幸运,在大学期间遇到这么多一丝不苟又不失关怀备至的老师,让我们没有胡乱的生长。我们记忆中的老师,现在大约都到了退休的年纪,有些应该已经退休了,希望他们能够读到这篇小文。96SD4班的全体同学祝他们身体健康。土木建筑学院从建院到现在经历了40载,正是因为这些老师,学院蓬勃发展、才越来越好,在国内外赢得了声誉。相信学院在这种良师益友的氛围中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上一条:饮水思其源,学成谢吾师

下一条:一土一木与你共度